0791-83068301
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征,可伴有心、腦、腎等器官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一種臨床綜合征。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,有3次診室血壓值均高于正常,即收縮壓(俗稱高壓)≥140毫米汞柱和/或舒張壓(俗稱低壓)≥90毫米汞柱,而且這3次血壓測量不在同一天內,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。
中醫對高血壓的認識
中醫認為,高血壓發病以內臟功能失調為基礎,尤其與肝、脾、腎三臟密切相關,且受到情志、飲食、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影響。高血壓在中醫中并不直接對應一個病名,但根據其癥狀表現,可歸屬于“眩暈”“頭痛”等范疇。
本病證型可分為:肝陽上亢型(急脾氣型),典型癥狀為眩暈、頭痛頭脹、急躁易怒、口苦、肢麻震顫、面紅耳赤、失眠多夢,勞累和情緒激動后加重;痰飲內停型(身材胖型),典型癥狀為頭蒙如裹(頭昏蒙像被布帶裹住一樣),容易胸悶心悸、胃部脹滿、嘔吐痰涎、食少多寐,可伴下肢輕度浮腫,大便黏膩或便秘;腎陰虧虛型(老年虛弱型),典型癥狀為眩暈、視力減退、兩眼干澀、健忘、耳鳴、煩熱失眠、腰膝酸軟無力。
耳為宗脈之所聚
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,五臟六腑通過經絡互相聯系,而耳正是全身經脈匯聚之處。耳穴療法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疾病早期發現及預后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,早在《黃帝內經》時代就有運用耳穴診斷臟腑機能,防治疾病的記載。如《靈樞·師傳篇》曰:“腎者主為外,使之遠聽,視耳好惡,以知其性?!倍c臟腑經絡密切相關,膽與三焦之經同出于耳。如《靈樞·經脈》云:“膽足少陽之脈,起于目銳眥,上抵頭角,下耳后……其支者,從耳后入耳中,出走耳前,至目銳眥后?!庇衷疲骸叭故稚訇栔}……其支者,從耳后入耳中,出走耳前,過客主人前,交頰,至目銳眥?!薄鹅`樞·口問》中也記載:“耳者,宗脈之所聚也?!贝送?,《難經·四十難》云:“肺主聲,故令耳聞聲?!薄额惤洝酚涊d:“手足三陽三陰之脈皆入耳中?!?/span>
耳穴療法降壓良
耳穴療法包括耳穴壓豆、按摩、撳針、放血等,刺激相關耳穴能夠加強經絡傳導作用,幫助患者疏通經絡、調整陰陽、調整臟腑功能、促進機體氣血運行,從而將血壓控制在相對穩定狀態。
中醫放血療法歷史悠久,可追溯到《黃帝內經》時代,如“絡刺者,刺小絡之血脈也”,“菀陳則除之者,出惡血也”。明代張介賓《類經》也有“先頭痛及重者,先刺頭上及兩額兩眉間出血”的記載。耳尖放血可以平肝陽、降肝火、醒神通竅、扶正祛邪,以達到降壓的目的。
筆者在臨床中發現,耳尖放血聯合耳穴壓豆治高血壓的效果顯著且患者易于接受,一般連續治療大約3個月,可得滿意效果,現介紹如下。
耳尖放血
先揉捏耳垂、耳廓、對耳輪、耳前,按揉三腔(三腔指的是三角窩、耳甲艇、耳甲腔,中指伸直,食指稍彎搭在中指上,中指緊貼耳內,從三角窩—耳甲艇—耳甲腔來回畫“8”字,共36次),整個耳朵發熱時,在耳尖處放血,擠20次即可。
貼耳穴
取降壓溝、神門穴、肝、交感、腎、心、皮質下、降壓點、三焦、脾。耳尖放血后常規消毒,取王不留行籽貼敷于相應耳穴上,用膠布貼牢,適當按壓,使耳郭有發熱、脹痛感。每日按壓3次,每次每穴按壓半分鐘,隔3天更換一次。
其中降壓溝是治療高血壓病的經驗穴,有研究顯示此穴治療高血壓的臨床有效率為90%。降壓溝位于對耳輪溝和對耳輪上、下腳溝處,主治高血壓、皮膚瘙癢。從解剖結構角度來看,降壓溝有豐富的神經網絡系統,包括耳大神經耳前支、枕小神經、耳顳神經耳前支、迷走神經、舌咽神經和面神經的吻合支等。
降壓點也是治療高血壓病的經驗穴,是使用頻次較高的耳穴之一,具有直接降壓作用。降壓點即三角窩1區,位于三角窩前1/3上部。建議患者到正規醫院就診,在醫師指導下進行。
稿件來源:中國中醫藥網
稿件鏈接:http://www.cntcm.com.cn/news.html?aid=249562
責任編輯:劉君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